【生活指南】迷惘並不可恥,也很有用
- Published on

嗨不用擔心,不只有你一個人是迷惘的,所以不用覺得恐懼,甚至可以覺得慶幸,接下來會協助你怎麼轉變這個心態。
題外話:這麼老的題目為什麼要寫?google 一下就有很多人在講這件事,也有很多解決方式,但我會說因為各世代的迷惘不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因為我也很常有迷惘的時候,想記錄下來,或許未來又陷入迷惘時可以回頭看看,幫助你也幫助我自己。
為什麼你正在迷惘?
「當你正在前往理想的目標,不確定選擇對不對的時候」
或者
「你根本不曉得你的目標是什麼,只覺得現在並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聽起來像是廢話沒錯,但你真的別急著想馬上解決,因為今天迷惘也不是你一睡起來就被纏上,而是你努力了一段日子並累積了一些成就後的自覺,所以也不用期待能立刻被指點迷津。
先拿一個例子來舉例,今天有個百岳要爬,什麼樣的情況會感覺到「迷路」,像是你事前沒做任何功課不知道哪個是山頭、不知道哪個路標是正確的、決定了一個山頭開始走後發現越離越遠,前往一個山頭的時候發現其實另一個山頭更壯麗。
來把這個例子拿來做些轉換:
沒做任何事前的功課 ➨ 你事前沒做好會面對迷惘的準備
不知道哪個是山頭 ➨ 什麼是我真正想做的職業?什麼是我要的感情?
不知道哪個路標是正確的 ➨ 舉凡那些符合社會的期待,擁有好的學歷、找到好的工作賺大錢、有一個自己的家庭、生小孩等等
決定了一個山頭開始走後發現越離越遠 ➨ 原本期待我可以拿到更好的 offer,但最終只拿到讓生活還過得去的 offer ,覺得自己是不是沒真的沒那麼好
前往一個山頭的時候發現另一個山頭更美 ➨ 念研究所的時候別人告訴你出國留學才會對未來找工作更吃香,但覺得我已經付出了那麼多了我該收手嗎
從這個例子來看,如果你都知道爬百岳要做功課、去 google 、去詢問其他高手後你才不會迷路發生危險,那從聰明如你也就知道原來面對迷惘會需要心態上的準備。
那些看起來厲害的人都不會迷惘?
離職前夕,偶然和我認為工作能力很好的同事聊天,只記得講沒幾句她說:「做這份工作我也很迷惘耶,之後有好工作要推薦我喔」,那時候我真的滿驚訝的,驚訝的不是找我這種自顧不暇的人要工作?(也算驚訝),驚訝的是就連她也會有所謂的迷惘,她擁有國外的學歷、在工作上是個老闆信賴的下屬、能處理跨部門的溝通,又能安頓好廠商的供貨,在那個職位也待很久,照理來說應該會做的很有成就感呀,不過她怎麼也迷惘了。
再來另外一個朋友的故事雖然很像一般文章會有的起手式,但確實存在著,他畢業後進入了領取百萬高薪的企業,人人稱羨的背後是一連串的職場壓力,一上班就是被罵的日子,唯有下班的時候才得到喘息,雖然每天都會有離職的念頭,也可能有打算轉換跑道,但他又想起離職後他還能做什麼?以及離職會有來自父母的情緒勒索而把這些離職的念頭打住,但這些種種的矛盾也造成他也迷惘了。
他們的狀況其實也在這世界的各個角落上演呀,所以有一天我想通了。
迷惘,你誰呀?
迷惘本是種狀態,像是感冒,當你想做改變時你的免疫力就容易下降而被感染,無論性別、社經地位都無可避免這個風險,從小到大很多人教你怎麼預防和處理感冒,卻很少人教你怎麼處理迷惘,這也沒列入台灣的義務教育,但偏偏這是困擾很多人的事情,常常陷入自我無限的迴圈走不出來,日子過一天算一天,有時候發作起來就常常在午夜夢迴給他失眠個幾萬遍,打起勇氣要面對但想想還是算了又躺回去床上看劇,退回去那個你熟悉的堡壘,當作沒這回事,但它不會被忘記,只是你沒想起,像是恐怖情人。
接回到一開始爬百岳的例子,用 google 大概就能解決爬百岳的事情,因為你設定好你要攻的山頭、要走的路、看到什麼路標後要怎麼走,所以別人攻他們的山頭的時候你並不會動搖,因為我們不一樣!但既然迷惘是個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你也只能從你的內心去開始準備,因為當心裡的路途越清晰你越不會迷惘,當有人幫你剝蝦的時候,你才會覺得蝦子好吃,也是所謂的貝氏定理,當 X 前提越清楚,Y 發生機率越大,所以要怎麼讓路途看起來比較清晰?有幾點你也可以做得到:
所以我說那個解決方式呢?
- 坦承是種美德:
對自己去坦承我正處於一個迷惘的狀態,又或許朋友說你最近是不是狀態滿低迷的,這時你可能需要有點自覺去承認你正處於這個狀態,你不可能灌了好幾杯 shot 後躺在路邊跟別人說你沒醉,你才醉了,然後差點被車撞,所以承認它也不可恥,因為你需要發出一些訊號讓自己或是別人幫你脫離這個狀態,或許能產生一些連結來幫助你。
- 搞清楚你的目標:
每個人的最終目標都不同,也許是成為頂尖企業的 CEO,也許只要有穩定的收入讓生活過得去就好,如果你有最終的目標,恭喜你,你要做的只要把這個最終目標再往下分成各種不同的子目標,再一一去達成。
但今天你不曉得最終的目標也沒關係,先找到近期你想要達成的目標就好,並不是每個人看到「我的志願」的作文題目都能下筆,因為我也真的不知道我想成為怎樣的人,但可以先從列出過去我曾經做了什麼、現在我擁有什麼、未來我可以做什麼下手,從現實面來看近期想要達成的目標,而非汲汲營營的確立自己最終的目標,又或許真的想不到要幹嘛,請多去做一些你平常不會做但不排斥的事情,看書、參加演講、活動之類的,保持開放的態度去接納所有事情,因為迷惘不是待在家就能解決的事情,可以把外在的東西帶回去內心做消化,總之「先確立什麼是你不想要的,想要的會越來越清晰」。
- 為自己任性一次
選定目標就 fucking do it,不要管其他人的目標是什麼,因為他們的目標與你無關,你只需要先去執行去達到這個目標,然後不要機機歪歪,嘰嘰喳喳,摩摩喳喳的,只有做下去才能證明你是不是真的喜歡,如果在老了後才想起來我當時應該為自己勇敢一次的時候可能就錯失了很多機會,像是當初蛋堡離開《顏社》自創廠牌《任性的人》,整張專輯從頭到尾想要自己來做,如今也還是可以受到金曲獎的肯定。
- 擁有紀錄的習慣
開始紀錄做每個件事情的感受是什麼,因為人的大腦是健忘的,對一件短期事件的態度也容易被蒙蔽,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你就可以回頭看看自己對於一件事的態度多半是如何,這個方式可以知道你知道對於一件事情是真的喜歡,還是別人喜歡你才喜歡,像是有些職業總是那樣的光鮮亮麗,但你是真的喜歡那個職業的內容,還是只是為了那一時的虛榮感,雖然很多時候喜好沒有對錯,但重點是要分辨哪件事情是你持續下去的動力,它能支撐你多久,所以紀錄的好處是能更確立過去的自己,以及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
總結,迷惘對我很有用?
當你開始迷惘,其實代表對自己還不夠認識,這時候多認識自己不是件滿開心的事嗎,或許過去的你很常把自己的內心打碎往外掛,掛在家人的期望上,掛在這個社會期待上,一個風吹草動就可以牽動你的心情,那些家人朋友的建議可以參考,但最終的決定還是需要歸於自己,所以請嘗試撥些時間由外向內去探索,並且保持耐心,就像那個關於時區的小詩一樣有相同概念。
當你讀完這篇文章,大概也不會立即改變你什麼事情,日子照過,飯照吃,但每當你處於這個狀態的時候可以想想是不是可以做些什麼來做改變,願大家都能轉變心態,讓日子過得快樂點!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