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 EXPLORING.

Instagram 如何扼殺使用者體驗

Published on

先插一些無關緊要的照片緩緩情緒

早期使用者喜歡 IG 最主要原因是可以透過單純的圖文讓你的朋友了解你的生活,反之,你也可以很簡單的知道你朋友的近況,這是很純粹的網路社交,相較於 FB ,它的版面更為簡潔美觀,透過搜尋、標籤功能去找到你要的內容,然而最近的幾次改版 IG 確實不再著重在使用者的社交功能,目標反而是把你留在這個平台上,越久越好,所以讓我像統國頂上對決一樣來盤點那些造成使用者體驗很差的點:

  • 限時動態:某種程度來說它是在製造稀缺性,為什麼要設定 24 小時之後這則動態就會消失?它大可把動態永久的放在你個人頁面上,但它就要利用人性的弱點,製造使用者的 FOMO,當你不想錯過朋友或者喜愛的偶像的限時動態,你會時不時就打開 IG 看一下,就算沒什麼事也要讓你打開來浪費一些時間在上面。
  • 推薦廣告、影片:當你打開 IG 後接著主食來了,在朋友的動態中夾帶各種廣告、各種推薦貼文,沒問你要不要就直接塞給你,而且這些比例是逐漸上升,你想不看都難,就像《黑鏡》演的一模一樣,然而在這些你可能喜歡的廣告中促使你下意識掏出錢來購買商品。
  • 類抖音功能:最近甚至把類抖音功能整個搬進來版面,你雖然不想載抖音,但 IG 說這就是市場,它只好這麼做 ( youtube 有 shorts,line 有 voom ),其中的目的不外乎就是透過吸睛的影片讓你把注意力都留在 IG 上。這樣的情況如同賭場會想方設法地將你留在場內,莊家贏錢的機率都是算好的,所以只要你留在賭場內的時間越多,他們能賺的錢就越多。曾幾何時,我們的注意力悄悄的被這些社群軟體給賣了。
  • 扼殺文字:對文字的呈現極度不友善,其貼文編輯文字的區域真的超級小,它大可弄大到整個手機版面都是編輯區,但它沒有,甚至近期的改動把貼文的文字限縮,將圖的版面放大,圖片貼文無縫接下一則圖片貼文,整體來說就是扼殺了文字的生存空間,但這同樣也是 Y 世代喜歡看圖片勝過文字的結果,BTW 我認為文字是了解一個人很重要的媒介之一,也是了解朋友近況很重要的一種方式。
  • 出走成本高:當你意識到你浪費太多時間在 IG 不想用的時候,你會發現當你沒有備份你的貼文、限時動態在你個人裝置時,你要將上面幾百則的貼文、幾千則的限時動態搬走它的成本是很高的,這些屬於每個人重要的回憶,哪有什麼一鍵下載帶走的功能,IG 不會白白讓你出走,所以說如果你腳麻了,你要怎麼走?你只能繼續用,繼續默默地浪費時間,或是一了百了的出走,但應該很少人會一則一則去把那些回憶儲存下來,太花時間。

說到這怎麼感覺我都在臭 IG,確實,作為一位單純的使用者我目前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拿來社交,而是獲取資訊,況且這些資訊大部分都是對我無關緊要的 ( 在睡前我何必需要知道柬埔寨人如何用原始工具蓋房子),少部分資訊才是真的有實質用處,而且這些多半是被動接收,接收到又不一定記得,我連昨天午餐吃什麼我都要想一下,更何況是誰誰誰的動態,所以整體來說就像吃速食,吃的很爽但不健康,不過,若你是站在 Meta 的立場來看,他們的衣食父母就是廣告贊助商, KPI 是他們打的,他們當然要想方設法地把使用者牢牢的留在 IG,平均每位使用者多停留一秒鐘,他們的 KPI 就能多一秒鐘,因此在使用者還沒大幅流失的狀態下,這樣的情況仍會在各位的手機上繼續猖獗的發生。

Photo by Jakob Owens on Unsplash

但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當然沒有,如果你的心態是當作一種娛樂而已,完全沒問題,你是來揮霍的,那無話可說, IG 這樣的改動也不會對個人身心造成什麼立即性的危害,但長期來說那可不一定,騙局往往總是來得無形,如同溫水煮青蛙,娃娃哭了叫媽媽 ( 單押 x1),IG 一天偷一點你的時間,一年偷多少時間?你又用社群幾年?你並沒有什麼證據說 IG 你偷走了我的時間,或是嚴重一點的說我要告你,這都是你自己主動打開應用程式的不是?不過,現階段在沒有其他服務出現前我覺得 IG 或是 FB 還是一個獲取資訊很好的管道,很多有趣的活動都在上面進行,因此它們也沒有爛到讓你氣得把它刪掉,這是很商業的操作,也是很曖昧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感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若是社群成癮症的人可能要有一些病識感,要進而改變使用的模式,化被動接收資訊為主動,假設如果你很喜歡一個歌手一個樂團,偶爾上去他們的主頁看看有無消息就好,節省的時間可以留給自己以及親友,如果你很想了解一位朋友的近況,直接約出來見面聊天,去酒吧是最好,能好好的宣洩真實的感情。此外,你可以額外自己創一個專屬於你的部落格,像是早期的無名小站,你也不用顧慮什麼的亂發一些東西,你也能直接到其他人的部落格看看他的近況,這些「直接」去那邊的動作,省的在中途被 IG 拐走,白白損失許多時間。最後,這些解決方法都依循很簡單的概念,不要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否則你最後會像陳綺貞唱的帶不走的丟不掉的讓大雨侵蝕吧一樣哀戚。